欢迎你来到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新常态下银行业发展(当前银行业呈现出来的显著发展新趋势)

2023-10-27 8561 0 评论 行业动态


  

本文目录

  

  1. 新常态下金融业发展趋势与特征是什么
  2. 新形势下银行如何发展
  3. 农商银行转型发展四大路径

“新常态”将给中国金融业带来什么影响?中国金融业面临什么样的发展机遇和挑战?近日,在“第十届中国证券市场年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长张承惠对于“新常态”下的金融业发展机遇和挑战进行详细地分析和解读。

  

张承惠认为,“新常态”将给中国金融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经济增速放缓上,并将成为一种新常态。经济增速的放缓对于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会产生重大影响。一方面,速度减缓带来客户群体的重大改变;另一方面,对金融业的资产质量也会带来影响。

  

同时,工业增速下降,驱动动力转换。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呈现减缓趋势;另一方面,民间投资比重上升,过去很长时间依靠国有经济和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是经济的主要驱动力,现在这种力量正在发生质的转换。

  

另外就是消费支出和资本形成的变化。消费支出增加,产业结构开始转向服务业为主导。今年经济在明显放缓的基础上,第三产业到三季度的比重上升到

  

48.8%,比去年同期提高2.6个百分点。这说明中国经济已经告别了以工业为主体的时代,开始进入以服务业主导的新时代,这将对金融业产生重大影响。

  

第四个是货币政策基调由相对宽松进入稳健的新常态。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的M2增速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为15%以上,在金融危机期间更加惊人,曾经达到过接近40%超宽松的状态。现在M2在10月份已经降到12.6%,最近连续几个月以低于15%的增速在运行,这个态势非常清晰。

  

第五个是利率的市场化、汇率市场化。市场化的定价机制在逐步推进,对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来说,利差存在着缩小的趋势。除了中国银行以外,上市银行利差都是在缩小,上市银行净利润增幅从2010年的31.4%降到今年上半年的10.67%。

  

第六是新的竞争者加入带来的变化,互联网以及类金融机构加入,无形中加剧了竞争。

  

第七是人口老龄化,这将对金融业产生巨大影响。中国老年人口呈基数大、增速快、高龄化、失能化、空巢化的特点,中国未富先老这样一个特殊的国情,也会给金融业带来挑战和机遇。

  

张承惠指出,大环境的改变,使得金融业在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和消费金融领域、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同时,对于跨国公司投资走出去的信贷服务、人民币国际化的跨境业务支付、城镇化基础设施投资信贷等方面也面临相当机遇。

  

从证券业来看,未来的发展机遇在于资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可以从场内、场外两个角度进行。现在场内正在推进,但是速度不够快。场外大量的金融创新出来的类资产证券化不是标准的证券化,但是实际也是在做资产的流转,并且还有大的发展空间。

  

另外,作为中国金融市场上的短板,金融衍生品如果发展不佳,对于稳定金融市场运行、扩展金融市场都是不利的,也不利于实体经济的风险管理。

  

保险领域的发展空间主要体现在农业保险。农业保险从2008年农保补贴政策从试点到全国推广,规模不断扩大,但是深度和广度不够,还有发展空间;另外,保险业中的责任险占比很低,未来会有大的发展;随着中资机构走出去,未来海外保险也会得到大力发展。

  

企业在走出去时,总体反映金融服务不足。大量企业走出去,需要融资以及特定金融服务,所以,对于走出去企业的金融服务需要加强。

  

面对机遇和挑战,金融业应该做一些调整和改变。一是改变传统的以工业及大企业为服务重点的做法,要把自己的经营重心下沉;二是改变传统的以抵押和担保作

  

为风险防范主要工具的做法,创新信贷模式;三是通过创新改变同质化竞争的格局向差异化竞争过渡;改变长期垄断经营形成的心态,放下身段为客户服务;四是改

  

变以我为中心的做法,增加一些跨机构和跨领域的业务合作,建立起大银行和小微信贷机构的合作机制。

  

1、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出现了经济增长动力与经济下行压力并存的复杂情况。这一复杂的经济形势对各个行业的生产经营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每一个经济活动参与主体都面临着经营风险提升、回报率下降、竞争主体多元化、金融风险复杂化、市场监管系统化严格化等一系列新挑战,银行亟需开展一系列业务创新发展来破解困境。而这些在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矛盾与问题,导致了银行经营下滑。同时,科技创新、人力资源匮乏、市场需求变动等因素加剧了银行的经营风险。在这种机遇与风险并存的情况下,银行如何主动适应新的经济形势,正确处理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的关系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

  

2、(一)互联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传统行业受到挑战

  

3、移动、互联网金融快速兴起,用户需求趋于个性化、多元化,新的客户群体衍生新的营销模式,“互联网+银行”冲击传统银行的市场份额,不断开拓新市场领域和新技术产品领域,对传统行业的销售网络优势、资源优势形成直接冲击 [1]。

  

4、(二)顾客自主选择不断增强,服务质量要求提高

  

5、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经济逐渐形成规模,电商平台改变了人们的购物方式,移动支付改变了人们的支付方式,共享单车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还有P2P平台、远程教育、互联网金融等,可以说互联网与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息息相关,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互联网经济发展潜力、覆盖领域巨大,对传统的线下实体销售产生了巨大冲击,服务方式也随之不断改变,品牌和服务已经成为银行重要的竞争手段,市场的竞争也不断从产品的竞争升级为品牌和服务的竞争[2]。

  

6、(三)经营收入来源空间变窄,核心技术及产品亟待创新

  

7、就目前的形势来看,经济下行、结构调整还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银行收入渠道变窄、负债成本大幅上升。为了生存发展,银行必须将有限的资本、人力、技术等资源投入到高收益的产品或者市场内。而高收益必然要承担高风险,这使得银行亏损率上升。除此之外,创新也可以带来高收益,其风险相对可控。因此只有加大创新投入,在技术、产品以及市场上领先,抢占先机,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居于不败之地[3]。

  

8、二、转变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的理念

  

9、为实现业务发展和风险控制之间的平衡,要转变银行的经营理念,改变原有的经营模式。银行想实现质量及效益的统一发展,就需要建立起以业务发展和风险控制为主线的发展机制。在实现业务发展和风险控制的平衡发展的同时,银行在一方面要避免利润的片面最大化,建立起使银行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经营理念,以资本约束的方式来控制业务发展中的风险。在另一方面上,应建立全面风险的管理体系,对经营过程实施全面的风险管理。

  

10、由于不同岗位、部门之间对风险的认识存在差异和矛盾,有些员工会认为风险控制与自己无关,没有形成良好的风险控制氛围,这样极大地影响了业务的发展和内部的和谐统一。因此,要定期不定期开展各类风险警示教育活动,进行风险自我排查、相互互查,不断督促员工树立合规合法的经营理念。

  

11、三、建立健全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的平衡机制

  

12、(一)加快完善技术及产品创新机制

  

13、在大数据与“互联网+”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基于现有技术及产品的推陈出新已难以适应变化的节奏。要以独特性、适用性、完备性和效益性为出发点,完善创新体系和流程,建立健全创新容错与奖励机制。创新是实现发展的最大也最持久的驱动力,只有不断增强银行的创新能力,才能建立起核心竞争力,获得长期竞争优势。只有不断创新,才能领先于竞争者,不被市场所抛弃。

  

14、建立有效的银行管理制度,处理好安全与自主、替代与转型、风险与创新三方面的关系,实现“从封闭向开放”、“从粗放向精细”、“从失衡向平衡”的三个转变。要重视制度建设,对制度进行经常性、规范化的梳理和检查,不断优化、修改与完善,以适应银行发展、经营管理和运营环境的变化。同时要强化执行力,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不能流于形式,任何人不能搞特殊化,切实发挥制度对促进发展、提高效率和防范风险的作用。

  

15、(三)加快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16、许多银行存在发展迟滞、风险增加的现象是由于技术人员创新能力不足、员工素质相对较低、人员能力与岗位要求不相匹配等人为因素造成的。无论是技术的竞争、产品的竞争还是市场的竞争,归根到底都是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无疑是银行最宝贵的资源,人这一要素也是创新的最终源泉。“挖潜”、“整合”人力资源,有利于提高银行的整体竞争力,培育核心竞争力。银行应该从机制和培训两方面入手,建立健全队伍建设和职业发展机制,加强业务层级和授权管理,同时要重视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水平,培养员工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约束能力,使每一位员工都能自觉成为业务发展的推动者和风险防范的控制员。

  

17、银行的目的是获取利润,要保证盈利,获取高额的收益;但是收益并非银行进行生产经营决策的唯一影响因素。一个银行想要持续健康地发展,仅仅依靠收益是不够的,银行应该提高风险控制能力。目前,我国的大部分银行在项目可行性以及投资回报率、投资回收期等关键指标上较为重视,但对于项目的风险测算以及收益风险平衡计算重视不足。因此对银行的投资及经营风险进行控制也就成为了保证收益的一大重要举措,我国银行在风险控制方面还有很大的改善余地。另外,还应拓宽收入渠道,分散经营风险,做到收入多样化,提高自身风险控制水平。

  

随着农商银行的转型,其经营范畴、客户结构、业务发展将有一个新的发展趋向,原有的服务格局和发展模式亟待进一步完善改进,其专业化、特色化、综合化和国际化转型发展是大势所趋。新常态下如何实现高起点谋新求变,农商银行必须突破路径依赖,内外兼修,聚力作为,走真正的农商银行转型发展之路。

  

把握金融监管日趋严格的新趋向。新一轮国际监管制度的改革,不仅强化了单个银行式微观审慎监管,而且还强化了宏观审慎监管,尤其是加强了资本的监管。随着普通股在监管资本中主导地位的进一步确立,商业银行将面临更高的资本约束。

  

把握金融脱媒进程加速的新趋向。金融脱媒进程加速导致客户对银行物理渠道的依赖度降低,从而也导致了客户忠诚度的降低,为抵御由金融创新所带来的“脱媒”威胁,农商银行必须重整业务模式,围绕特定客户的各种金融需求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并注重于某一业务领域,力求做专做精做出特色。

  

把握利率市场化的新趋向。目前,商业银行通过大力发行高回报的理财产品来间接获得存款已成现实,资金价格事实上的“双轨制”已经形成,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过度依赖存贷利差的赢利模式带来了挑战。

  

把握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的新趋向。受内外环境变化的影响,农商银行国际化特征将进一步强化。尤其是随着西峡农村经济持续增长和汽车配件、仲景制药及“果药菌”产品出口贸易业务的发展,为银行国际化提供了基础,再加上西泵公司上市,将持续推进农商银行国际化进程。

  

彰显农商银行地位形象新优势。农商银行在资本实力、资产规模、市场份额、客户资源、机构网点方面都具有绝对的竞争优势,并一直处于县域金融机构的领先地位。以某农商银行为例,该行所辖36个营业网点,占据全县金融机构80个金融网点的45%;截至2017年4月底存款余额70亿元,各项贷款余额43亿元,分别占全县金融机构存贷市场份额的41.5%和38.2%。无论在存贷款规模、增量、增幅上始终居全县金融机构首位,发挥了县域农村金融服务主力军作用。

  

彰显股份制农商银行经营特色新优势。一是继续强化服务三农、服务民生、服务社区的经营特色,把农商银行打造成社区金融;二是实行客户结构中小化。目前中小企业发展强劲,再加上产城融合、产融对接和农业产业化供给侧金融支持加大的态势,贷款供应链融资业务的需求不断增长,同时财富管理发展空间广阔,中小企业业务和零售业务将成为商业银行竞争的重点。三是从资本消耗型业务向资本节约型业务转变,进一步优化业务结构,提升中间业务、零售业务、新兴业务和金融市场业务收入占比,将是实现收入结构多元化必由之路。四是抓好同业平台建设,以农村消费性贷款带动高端零售客户,最后取得在代客理财、结算服务、网上银行现代金融服务方面的新突破。

  

彰显农商银行跨区域发展商机新优势。要抓住跨区域战略发展新商机,借鉴学习先进农商银行跨区域发展新经验,走跨区域发起设立村镇银行之路,走“强强合作”发展之路,不仅在资产规模、赢利能力等方面迅速赶超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而且要在跨区域经营上实现创新突破。

  

彰显农商银行普惠金融资源新优势。按照支农惠农“三大工程”要求,农商银行在推行服务网点全覆盖的同时,还要加速推行了ATM自助服务全覆盖和金融支农服务点全覆盖。要通过加大普惠金融设施建设、渠道建设、平台建设,打通支农惠农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要通过推行“公交一卡通”“校园通”“快贷通”“银医通”等普惠金融品牌,加大普惠金融行业推广运用;通过加大电子银行替代率,进一步落实推进粮农综合直补、居民保、医保“一卡通”。

  

在发展道路转型上要按照标杆银行建设和流程银行建设顶层设计要求,统筹推进“传统性、战略性、特色性”业务发展,围绕“县域经济、中小企业、社区服务”三大板块,启动“绩效管理、风险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三大改革,推进“金融科技、规范服务、廉政文化”三大建设,实现“改革、发展、稳定”三大目标,力求做到管理全程化、产品特色化、服务差异化、制度规范化。

  

在经营理念创新上要摒弃传统的“规模冲动”和“速度情节”,实现规模、速度、质量、效益同步提高和同频发展。要强化资本约束机制,正确理顺资产负债比例关系,坚持发展能力与资本规模相协调,资本占用与补充相平衡,逐步扭转资本高消耗的经营模式,走资本节约型的发展路径。

  

在发展方式转变上要注重持续发展,杜绝短视行为;要注重效益发展,杜绝泡沫经济;要注重稳健发展,杜绝违规行为。要把业务发展的着眼点放在又好又快和均衡协调上,放在规模、质量、核心竞争力和市场美誉度的整体提升上。

  

在网点功能定位上要从全功能型、理财型、基础型、特色型网点功能分区上,推进网点定位的差异化。全功能型网点主要设立在客户比较复杂、业务量也比较大的商圈内,为客户提供“超市”式的全方位标准化服务。理财型网点主要设立在富裕型、小康型客户集聚区,如中高档居住区,为客户提供理财服务。对于个人高端客户不集聚的地方,则在网点内部增设理财区,提供区别于普通客户的服务区域。基础型网点主要设立在人流大、业务要求简单的区域,如低端住宅区、郊外工业区,网点主要为低成本的封闭柜台,为客户提供便利性快收快付业务。在功能分区上要体现业务流与服务流的对应性。如实行开放式和低柜式的服务,建立包括引导区、24小时自助银行服务区、现金柜台区、理财区、VIP贵宾室等大功能区。同时还要通过咨询台、客户等候区、大堂经理、网银体验区,做好客户引导服务。

  

强化传统业务发展。要做强公司业务,推行以“支行营销为主,总行推动为主”营销模式,实行总支联动机制。要突出公司业务部职能作用,强化客户经理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公司业务营销能力。要通过订单融资,强化同业存款,提高存、贷市场份额。要提升零售业务水平,创新产品,完善功能,尽快做实做强票据结算、代客理财、网上银行业务,开发信用卡综合授信支取功能,推进网点由交易核算主导型向营销维护主导型转型,提升网点产能。加速个人业务条线绩效改革,实现“全员营销、全产品计价”新模式,提供多样化的VIP增值服务,构建“潜力客户、中端客户、高端客户”差异化分层服务体系,提升客户忠诚度。

  

强化战略业务推进。一是要全面激活银行卡业务,实现“一扩大四突破”。“一扩大”就是扩大发卡规模。“四突破”就是抓好重点行业客户批量营销,实现营销新突破;发行预付费卡,推出金融IC卡,实现产品新突破;完善网点布局,加快自助银行布放,实现普惠服务新突破;要通过“四免一参与”活动的开展,做到常规营销有亮点、阶段促销有特色,实现营销宣传新突破。二要做大电子银行业务,实现“两完善一突破”。要以客户需求为主导,一抓业务功能完善,增加网上银行业务、手机银行代缴水费、交通罚没款、通知存款业务功能,优化柜面签约流程,缩短业务办理时间;二抓营销模式完善,利用助农取款服务点、ATM、POS机等,集中做好惠农补贴、居民保、医疗保险“一卡通”的普惠金融服务,推行自助服务全覆盖,实现电子银行服务新突破。三要做大票据业务,实现结算服务新突破。要加大票据业务推进力度,打通“最后一公里”,并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培育、发展、壮大票据业务管理队伍,不断提高票据业务管理水平,实现结算业务新突破。

  

强化绩效评价体系。一要发挥资金定价导向作用,增强精细化管理意识,使各支行事前算帐,准确识别利润来源及大小,并以合理的内部资金价格为杠杆,推动网点机构调整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和节约成本。要通过资金定价导向功能和平台作用,逐步构建对产品、客户以及对个人多维度分析与科学评价体系。要发挥资本约束导向功能,进一步强化对资产的刚性约束和资本管理。二要以经济资本和利率市场化为导向,有效配置资本,有效使用资本,降低资本消耗,调增小微企业和个人信贷资产的经济资本占用系数,提高风险定价水平,鼓励引导支行向小微企业和个人业务方向发展。三要完善绩效考核缴励机制,全面梳理各层面考核办法,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考核方案。要通过进一步完善《团队管理与考核办法》,合理确定公司业务部和个贷部客户经理交叉业务量模拟创利占比,加大经济增加值、不良贷款的考核权重,加大中间业务收入考核力度,提高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优化收入结构。

  

强化人本资源管理。要围绕“人才兴行“战略发展目标,建立农商银行人才库,进行后备人才的储备和重点培养,每年要从人才库中选拔一定比例人员到基层支行挂职锻炼,或择优选拔后备干部到省联社、市办等部门进行培养学习,进一步提升后备干部的综合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同时,启动员工职业发展规则,打造“行政、专业技术”两个系列晋升通道,使员工有更大的发展平台。强化员工培训,搭建员工在线学习和继续教育平台,并对员工培训教育实行积分管理。要设立奖学金制度,鼓励在职员工通过继续教育提高专业技术和学历水平,强化个人、公司条线客户经理团队建设,走“人才兴行、科学理行”可持续发展之路。


复制成功